特別專題|英法外交之旅15週年 鼎泰豐進化的關鍵時刻


2007年12月鼎泰豐應外交部邀約,前往法國與英國進行美食外交,這是鼎泰豐第一次在歐洲舉辦美食表演,也對鼎泰豐的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鼎泰豐被視為台灣美食界的驕傲,除了好吃、美味的餐點外,更以專業、整潔、具一致性的品牌形象,顛覆了早年一般人對中餐廳的印象。其中,最不可忘的關鍵時刻,就是2007年12月前往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的那一趟美食外交之旅,不只讓當地外籍友人一嚐台灣最頂級的平民美食,也讓楊先生看到了提升餐飲業質感的可能。 

■ 當時赴歐美食外交前的記者會,《經濟日報》的詳盡報導,展現鼎泰豐驕傲的一刻。 
Image/資料照片

為了2007/12/10在長榮飯店英國總部的餐廳宴席,公司特地先派了十多位同仁提前一週出發,提前到當地尋找適合的食材。據同仁回憶,當時光是找合適的豬肉作為餡料,就跑遍倫敦各大市場。

■ 鼎泰豐特地派員提前抵達英國採購食材,為得就是能有盡善盡美的表現。 
Image/資料照片

■ 前往英法美食外交同仁們,與當時的駐英代表張小月女士(中間紅衣者)合影留念。 
Image/資料照片

2007/12/10 首先登場的英國交流饗宴,不只有美食體驗,同時也與三位英國勛爵一起互動,學習製作小籠包。面對鼎泰豐獨家的十八摺小籠包,穿著圍裙、手拿麵桿的三位勛爵都直呼有難度,整場活動大家邊看邊吃、笑聲連連。

■ 中國時報的隨行記者,也詳記了這一天饗宴的細節。  
Image/資料照片

當時英國倫敦正開始有大大小小亞洲餐廳開幕,英國人已開始學習改變英式飲食習慣,鼎泰豐此行抵達倫敦,讓英國朋友認識麵食蒸點,恰如其時。此行報導中,董事長楊紀華對於外媒詢問「鼎泰豐的全球策略是什麼?」,回答了鼎泰豐一貫的初心:「把食物做好,對得起衝著鼎泰豐來吃的人。」

參與的同仁們在現場忙碌於餐點準備與服務時,負責帶隊的楊先生也沒閒著,觀察著當地廚師的一舉一動。回國之後,當時的外交部楊子葆次長設宴款待時,與楊先生提及:「法國人對於廚師是非常尊重的,會帶著小朋友到餐廳,由廚師帶領著學習品嚐各項食材的原味。」這讓楊先生起心動念,要改變外界對鼎泰豐的印象,於是開始逐步要求個人紀律及形象。

「2008年以前,上班前、空班時…,廚師都在信義店旁的巷子抽煙,這樣感覺好不好?」楊先生在《楊先生說故事》的通識課程中,每次都必定分享要求紀律、形象前後的差異,也提醒著在場的所有人,現今獲得眾人肯定的品牌形象,其實得來不易,更要記得應該要「做一名讓人尊敬的餐飲人」。

■ 英法美食外交對鼎泰豐來說,是改變品牌形象的重要轉捩點。  
Image/《楊先生說故事》課程簡報內容

結束英國展演後,一行人立刻馬不停蹄地前往法國,還沒來得及調整時差,就忙著進廚房開始準備接下來12/12、12/14兩日在法國巴黎的兩場交流。有趣的是台灣食譜作家于美芮老師當時正好在法國藍帶廚藝學院上課,同樣來自台灣的她,因緣際會地參與了這場盛會,除了觀摩現場作業,並協助現場廚房的翻譯工作,幫助雙方廚師工作更順利。她也將她當時看到的後廚情境,以及與法式送餐文化不同的過程,詳盡記寫在個人部落格中。

■ 2007/12/14蒸籠與蒸器機飄洋過海隨行,外交展演重要器具之一。  
Image/于美芮提供

■ 2007/12/14兩名料理組師傅不停地炒製近兩百人份的炒飯,連藍帶大廚在一旁看到都很敬佩。  
Image/于美芮提供

■ 2007/12/14余美芮女士(圖中尖帽者)與鼎泰豐廚師們在法國長榮飯店廚房合影。 
Image/于美芮提供

■ 2007/12/14法國美食外交,辛苦的同仁們在駐法代表呂慶龍先生(中間拿麥克風者)帶領下,於宴會尾聲上台接受致意。  
Image/于美芮提供

看過這次美食外交的故事,才能了解鼎泰豐在1993年,獲得《紐約時報》評比「世界十大餐廳」美譽之後,如何持續地進化,維護著得來不易的金字招牌。這一年的交流不僅讓歐洲友人認識台灣做工精緻的小籠包,鼎泰豐也透過與米其林三星主廚交流,品嘗法國至寶─白松露的珍貴風味,開啟了對小籠包新的想像味蕾,引發了之後「松露小籠包」的餐點創意,更帶動了鼎泰豐質感提升,成為從內而外、脫胎換骨的「鼎泰豐」。
(Text/郭玟君、張吟綺)

■ 2007/12/14媒體並請英國與法國當地記者,匯整對於這次美食外交,英國友人與法國大廚體驗後的感想。 
Image/資料照片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