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時間也要管理?!太辛苦了吧!但如果能好好規劃,在休閒時獲得真正的休息,更能找回正向情緒及工作的熱情…
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下班後常常癱在沙發上,打開電視,無所事事;心裡也許會不時出現這樣的聲音:「我要怎麼找到工作的熱忱?如何展現發自內心的微笑?」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驗,關鍵的因素也許就是你「尚未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
■ 下班後懶洋洋不想動,是很多人的日常寫照。
Image/pixabay
|
雖然工作一天已相當疲憊,但若你能在下班後持續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事,你將可從中找到能量的來源,並把生活中的熱情帶回工作。
■ 找出興趣培養習慣要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呢?很多人都是從「興趣」開始的,無論是重拾以前無法滿足的嗜好,或是廣泛接觸與嘗試不同領域,找到讓自己覺得有趣的方向。有時候,興趣需要一些時間、走一些冤枉路才能找到,但也有可能在這看似「浪費時間」的過程中,間接為自己下一階段的職涯預作準備。
如果您的個性較隨遇而安,也可以選擇另一種方向,與家人一起投入做某件事,並在過程中專心陪伴彼此、提升親密關係的品質,同樣也能獲得正能量、舒緩工作時過度緊繃的身心。
不過要投入一項興趣,「意志力」很重要,需要排除過程中的障礙物、克服讓自己懶惰的藉口。根據2009年發表在《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養成習慣所需的時間因人、困難程度而異,從18天至254天不等。但平均而言,66天才能養成一個人的習慣。如果能找親友一起加入,彼此督促、培養興趣,半年後便有機會養成持續的習慣。
■ 放鬆工作的壓力
每日忙於工作的人,最常使用的理由就是:「每天累得跟狗一樣,下班後哪有精神?」其實,身體上的疲憊不是累,「精神」才是關鍵。同樣是「動」,不想做的事是「勞動」,喜歡做的就變成「運動」。
長期保有運動習慣的同仁曾分享:「對我來說,運動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可以專心地投入,不管有什麼煩惱或壓力,都會在過程慢慢釋放掉。」動了之後的正面能量,更能回到自己身上。正因為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更能轉移注意力,放鬆工作帶給自己的壓力。
也有喜愛運動的同仁表示,每當自己想偷懶,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當下我就知道身體在警告我:『該運動囉!』然後乖乖出發。」當養成習慣後,不只「不動」才是一件痛苦的事,更能讓身心得到真正休息,帶動工作上的好表現。
■ 對樂在休閒的人來說,培養出興趣及習慣後,反而會變成「愈累愈想動」。
Image/BURST
|
■ 為休閒設定目標
想好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只要用腦「工作」,也要用腦「生活」,認真經營、管理自己的休閒時間。若是休閒沒有好好管理,可能會花費太多時間在選擇的過程中,無法充分享用空檔;也可能每樣事情都三分鐘熱度,沒有聚焦、缺乏持續動力。
事先規劃假日的行程,將假日生活當成重要專案來管理,甚至可以幫休閒加上一些明確的目標,如踩點每個捷運站、挑戰一天來回、研究做出各種早午餐料理、參加某項鐵人賽事等,除了可以讓自己的興趣,變得更加專業,也能透過這樣的興趣產出更有價值的成果,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事實上,休閒分為兩種形式,被動式休閒及主動式休閒,前者像是看電視,不需花費太多精力,但也較難從中得到正向能量;後者像是爬山、攝影、做瑜珈等,雖然較花費精神,但專注於其中將可得到許多正向能量。
■ 專注投入獲得心流
當我們從事主動式休閒,專注在一項自己喜歡的事物上,會產生所謂的「心流經驗」,讓我們得到一種滿足於當下、純然的快樂。
前幾年的皮克斯動畫《靈魂急轉彎》在描寫的就是這樣的一份感受,在主角將精神完全投注在他喜愛的爵士樂時,會忘記時間和周圍的環境,並產生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是一種需要親自體驗的經驗與歷程,並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和自我認識。
如果喜歡這件事,就算下班後身體再疲累,自然會盡全力去做,畢竟做這些事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是自己。當有一天回頭檢視,發現自己過得越來越充實時,那才是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真正意義。
(Text/張吟綺.專業諮詢/樂活諮詢室.參考資料/中天新聞網、smart人才培訓網、蘇琮祺諮商心理師blog)
■ 全心投入喜歡的事物,能得到一種滿足於當下、純然的快樂。
Image/pixabay
|
■ 延伸閱讀:
.樂活諮詢室|工作與生活 失衡怎麼辦
.樂活諮詢室|面對職業倦怠-找回您的工作多巴胺
0 留言
看完這篇文章想分享您的想法嗎?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