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過程中,產生情緒性話語時,免不了會造成誤會。什麼樣的說話方式能夠有溫暖又有說服力,讓彼此溝通互相產生共鳴又有信賴感呢?
■ 網路溝通雖然帶來便利性,但字面上的意思缺乏聲音、表情與肢體動作,單靠文字溝通有時候也會引起誤會。
Image/©Unsplash |
在這個訊息充斥的年代裡,您有想過每天自己花多少時間在說話上?而這些說話的時間上又有多少是花在「有效的」溝通上呢?
在職場中,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樑,亦是傳遞情感、信念和想法的必經過程。時常聽到有人感嘆道「我和他說了,可是沒有用」,往往我們在累積幾次無效的對話後,有時候就放棄溝通了;坦白說,溝通的確是門很深的學問,所以您若曾出現上述的經驗與心情都是很正常的。
不過,若我們因此選擇在職場中關閉了與他人連結的管道,其實久而久之也會間接影響到個人的工作及情緒,所以在職場叢林中學會如何聰明、有效率的溝通將是有助於工作的秘密武器。
■ 五種溝通型態 拆解情緒炸彈
其實在溝通當中,知己知彼是相當重要的。首先,「知己」─瞭解自己的溝通模式,世界知名的美國心理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出個人溝通中時的身體姿態、身體語言及語言內容歸納分類出常見的溝通類型,分別是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以及一致型。
■ 受家庭與生活成長影響,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習慣性的溝通模式。
Image/蕭品辰 © DTF |
您可藉由表中五種溝通類型的描述去回想自己在職場上的溝通方式,前述四種慣性的溝通模式會阻饒我們的溝通,因此如何「有意識」的在適當的情境下,讓自己真實地傳達直接與適當的訊息,同時能關注他人的感受,當您可以勇敢地表達出自己對人、事、物的感覺,並且願意為自己負責,就是薩提爾稱為的「一致型」溝通。
第二步,溝通的困難往往在於「知彼」不易,我們可能不清楚對方在想什麼而怯步,薩提爾提出的「冰山理論」,其核心的溝通觀點在於以「人」為主體,要瞭解一個人,不光只是看到他所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而必須更深層的去看到冰山下這個人的內在想法是什麼?嘗試瞭解溝通對象內心的想法,找出與理解造成他外顯行為的「真正原因」,才有可能在溝通過程中引導對方的行為並創造出希望的結果。
■ 薩提爾比喻,人的自我就好像一座冰山,外顯的行為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份,埋藏在水面下未說出口、不為人知的思想和渴望,其實更為巨大、複雜。
Image/蕭品辰 © DTF |
■ 開啟有效溝通 才能凝聚共識
最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可以掌握三大溝通技巧:
(1) 選對時機:
選擇適當的時間與地點,並關注您要溝通對象的狀態,也要能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溝通的方式。例如要與主管討論重大事件,就應該主動約主管面對面討論,而不是只以文字訊息溝通。
(2) 傾聽:
(2) 傾聽:
當我們表現出積極傾聽的行為時,會使對方感受到被尊重及被關心,並且我們也能藉此了解對方,因此積極傾聽是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而聆聽者要能夠辨認出說話者的口語與非口語訊息中的要素,包括外顯與內隱訊息中的事件經驗、行為、想法、情感等,注意在溝通過程中不要搶話、也不要試圖強加意見。
0 留言
看完這篇文章想分享您的想法嗎?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