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一個巨星的誕生:黃金流沙包


被問到在研發過程中,最困難的是什麼?楨翔及同部門的許舒婷毫不猶豫的回答……

「黃金流沙包」,一種甜中帶鹹、又帶有爆漿驚喜口感,在國外的鼎泰豐長銷的餐點,總算在今年8月,於台灣的鼎泰豐現身。

 ■ 隨著撕開麵皮流洩而出的流沙餡,讓人看了不禁食指大動。
Image/陳奕璋 © DTF

為何會開始研發流沙包呢?鼎泰豐研發室的王楨翔表示,海外不少門市本來就都有流沙包,一開始是在4月的經管會中,公司決定先以泰國的配方,由李文運-阿運師傅主導,及央廚餡料組陳英杰、李金特、羅翔駿、張子鴻師傅,一起研發試做,再以此為底改良口味。目前則是由央廚調理組林承發、匡書宏、黃建銘、陳思維幾位師傅,負責流沙餡的製作管控。

在流沙包誕生過程中,研發室的主要任務除了協助師傅們記錄使用的原料廠商及份量,提供採購及稽查進一步探查是否符合公司的使用標準外,每個版本成品的差異,如麵皮的厚度、餡料的口感,以及製作的步驟、所需的時間等,也都是必須要紀錄下來的重點之一。一方面是協助研發過程做紀錄,另一方面則可用這些資料,推估之後大量生產時,會需要的工時及人力,以便做出妥善的資源安排。

■ 持續測試 找出各種平衡

被問到在研發過程中,最困難的是什麼?楨翔及同部門的許舒婷毫不猶豫的回答:「找到平衡。」從餡料的濃稠平衡;流沙球與麵皮之間的比例平衡;口感鹹甜的平衡;包體大小與食用滿足感的平衡等,全都要不停實驗,找出最適當的比例。阿運師傅則表示,為了要克服從全程人工製轉為量產,團隊的確花了不少時間、找了各種方法,好讓流程能搭配機器量產化。

 ■ 在研發過程中,師傅們及研發室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開發新餐點的任務。
Image/陳奕璋 © DTF

「原本也曾仿造巧克力包的做法,使用麻糬皮將流沙口感鎖在內餡,但後來反而導致口感太過單一,缺乏餡料略融入麵皮的味道,最後便捨棄了麻糬皮的設計。」舒婷聊著一開始為了爆漿特地使用口感討喜的麻糬皮,但最後卻仍沒有選用的原因。

舒婷也分享著,「黃金流沙包」在鼎泰豐規格很特殊,比迷你包大、卻又比一般大包還小。「這都是因為試吃結果回饋中,迷你包吃起來不夠滿足、大包卻可能會太過油膩,最後才抓出來的中間尺寸哦!」原來,光是決定一個包的大小,就已經費了不少心思呢!

大概從第三版起,研發團隊開始送出大量試吃給同仁,希望能獲得更多來自第一線的回饋。但每一次改版時都會有不同的問題,陸續要克服。

「當同仁回饋中寫到流沙包『不夠會流』,我們就要調整餡料比例,試著找出哪些狀況可以讓餡料更有流沙感。」楨翔談著當初思考如何能評比出不同餡料間的黏稠度及流速差異,也想過是否要購買昂貴的測試儀器,但後來還是決定先用手邊能使用的設備實驗,紀錄下難得又有點可愛的「流沙餡賽跑」的影片。

 ■ 楨翔跟舒婷想出用手邊既有設備,盡可能測試出流沙流速的方法。
Video/陳奕璋、黃日暐 © DTF

就算已經正式上市後,仍為了找出更適合的麵皮口感,繼續改版調整。「大概有八成的回饋,都很喜歡最近才調整出的口感呢!」舒婷就像自己得獎了一樣,開心地分享著。

■ 為了鼎字 不斷吃閉門羹

流沙包研發的難度,並不只在產品本身,就連上面蓋的「鼎」字也得來不易。

「以往鼎泰豐的包點多是只用『點』來做記號,但流沙包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想要使用新的印記,最後決定選擇了具有代表意義的『鼎』字。」研發室何佳玲經理說明,由於原先合作的3D列印廠商無法製作跟我們標準字「鼎」一樣的字體,只好轉而尋找傳統印章店合作,但有些店嫌麻煩、有些則沒有適合的機器可以協助,著實吃了不少閉門羹;再加上使用的印泥是天然的紅鞠,並不容易吸色,更思考或嘗試了木、石、牛角、壓克力、玉米纖維等各種材質。

刻好印章,並不代表任務已經完成。由於「鼎」的筆畫多,在蒸製過程字總是容易暈開,所以會連蓋印的時間點、字體大小等,都仍需要配合門市狀況一再測試調整,才能在端到顧客面前時有最佳的效果。

 ■ 為了使用天然染料上色,除了嘗試不同材質的印章,字的大小及形式也都一再測試。
Image/張吟綺 © DTF

「跨部門溝通,絕對是研發過程最辛苦的事。」受訪的兩人異口同聲地說到。

當研發完成後,必須要跟各部門回報相關事宜。如跟企劃安排拍照、跟生管討論人力安排的狀況、跟財務說明在食材及人力上的成本評估等,由於每個部門都有各自專業的部分,所以需要準備充足資料,以便回覆各部門的問題。甚至因為研發室最了解所有製程,還可能會建議原物料廠商,如何提供特殊規格包裝,讓作業流程更順利。

 ■ 在量產上市前,研發團隊需要克服許多大量生產時的規格及流程問題,十分不容易。
Image/陳奕璋 © DTF

■ 得到回饋 就是成就來源

「在研發的工作,每天都很特別、每天都有新的發展。」舒婷表示,因為研發的過程瞬息萬變,有可能一討論完馬上就改方案,或是一試吃完就會調整研發方向,所以隨時都可能面臨不同挑戰。「當發完試吃,馬上就有同仁立即跑到自己面前分享,自己有多喜歡這項餐點的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舒婷一邊回答,一邊帶著藏不住的笑意。

楨翔除了跟舒婷一樣,喜歡同仁回饋的時刻之外,更對於研發工作中「從無到有」的歷程著迷。像是去年鼎泰豐第一次做年菜,從設定品項、協助每位師傅研發、處理大量生產的央廚調理問題,還有最後的包裝規劃,每一個關卡都不能鬆懈,最晚還忙到快12點才下班。「年菜一度還考慮要委外製作,但最後還是對內部製程較放心,決定自己從頭到尾處理。」楨翔有點驕傲地聊著,這種對所有的細節都有所堅持,因為自己的工作而驕傲的自信,正是我們所認識並喜愛的小鼎精神。

研發的路上絕不輕鬆,無論是主導的師傅們或是協助測試的研發團隊,都因為所有小鼎同仁的努力,才能擁有繼續前進的最佳後盾。期待未來,能再推出更多更美味的餐點、優化更頂級的服務,讓更多人跟我們一起愛上小鼎吧!

 ■ 感謝辛苦的研發團隊們,左起調理組黃建銘、林承發,研發室王楨翔、許舒婷等所有參與人員,讓這麼好吃的流沙包能誕生!
Image/陳奕璋 © DTF

同場加映 |

就是要不一樣 超級Q彈的「香酥蝦餅」

「我們的蝦餅,真的很多蝦!」研發室何佳玲經理說明著鼎泰豐的蝦餅跟市售蝦餅的不同,一般常見的蝦餅較厚,口感上偏鬆軟,而鼎泰豐的蝦餅成份中,則有7成是蝦肉搭配秘製餡料,不添加魚漿,其餘則為蔬菜製成內餡,可真正品嘗到蝦肉鮮甜原味及彈牙,相較於市售蝦餅,自然在口感上就有了差別。

比起改版到十幾版的流沙包,蝦餅相較之下研發較為順利,延續馬來西亞的配方,再加厚豆皮、增加口感,真材實料的蝦餅雛形,就已誕生。在產製過程中,阿運師傅捨棄以塑膠片分隔食材的傳統方式,改研究以物理性的方法,在避免沾黏、好退冰的前提下,還能力求減塑,體現鼎泰豐關懷環境的心意。

由於蝦餅需要一片片手工製作,其實非常費工。在模擬量產過程中,測試了不同的大小及模具,希望能讓作業流程更快、更方便,也更可以避免異物產生。甚至到門市之後,也因大量產製的差異,必須重新找到適合的退冰及油炸時間,才能測出最完美的口感呢!快帶朋友來體會一下超「蝦」的味道吧!

 ■ 鼎泰豐的蝦餅,就是用這麼多的蝦仁,加入蔬菜後製作完成的哦!
Video/研發室 楊舒婷提供 © D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