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鼎保健室|雙手萬能 認識手部常見疾患


雙手萬能,沒了手萬萬不能!如何讓我們寶貝的手能常保健康,成為我們可靠的好夥伴呢?

您的手可以用來做什麼事?可以捏、壓、拿、揉、戳,科技發達後,更能打電腦、滑手機…,可以說人類的進化史,就是因為手部能做出精細動作,才從此有了大躍進。因此,手部的保健更是不能忽視,今天就來認識一下手部常見的疾患以及舒緩的方法吧!

■ 鼎泰豐同仁時常大量使用手部動作,長期累積之下,容易形成疾患。  
Image/資料照片 © 文化發展部

■ 一、手指屈肌腱鞘炎(扳機指)

.症狀:
掌側疼痛,起床時容易手指僵硬;手指腫脹疼痛,嘗試伸直時會覺得被卡住或是發出聲響;手指根部(掌指關節)隆起,押下去會疼痛。依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種等級:

1級:發炎手指的肌腱疼痛腫脹
2級:手指尚可伸直,但有卡住的感覺
3級:特定手指需靠外力協助才能伸直
4級:用力也無法伸直特定的手指

.成因:
手指骨末端有個類似滑輪的結構,稱為「滑車」,幫助手指彎曲時,肌腱可服貼於骨頭上滑動。但若手指過度使用,則會造成滑車與肌腱過度摩擦而產生腫脹、發炎等症狀。

.好發族群:
40~60歲,以女性患者較多;長期重複使用手指動作者,如作業員、美髮師、3C族、鋼琴家、廚師等;罹患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

.舒緩保健方法:
■ 扳機指的成因及舒緩方式,可參考國民健康署的影片教學。 



■ 二、腕隧道症候群(滑鼠手)

■ 滑鼠手不只是專屬於上班族的疾患,只要時常重複腕部動作者,皆有可能得到滑鼠手。  
Image/Pexels

.症狀:
手部麻木及刺痛感、拇指、食指和中指感到麻痛與無力,有可能向上延伸到手肘與肩膀;前臂肌肉緊繃、無法放鬆;疼痛的區域在手腕內外側、手指;手腕角度受限等。更嚴重者可能會影響日常作息,如握方向盤、操作滑鼠鍵盤,甚至導致姆指肌肉萎縮。

提供您一個自我檢測的方法,將兩手背相對置於胸前,維持手腕彎曲至少90度的姿勢30到60秒,檢查是否會引發手部(拇指、食指、中指)麻痺、無力,您很可能就得了腕隧道症候群哦!

■ 使用上圖動作可檢測是否有腕隧道症候群的可能。  
Image/陳奕璋 © 文化發展部

.成因:
因長期重複腕部動作,造成控制手掌及手腕的知覺及運動的正中神經(位於手掌與手腕交接處的腔室內,即腕隧道)受到壓迫、引起神經發炎。

.好發族群:
好發於女性,以手腕需反覆出力、活動的人可能性高,如滑手機、打字、使用滑鼠、組裝零件、手部反覆抓握、做家事、炒菜、切菜等重複動作;長時間滑手機也會導致發生機率上升。

.舒緩保健方法:(示範者:台北榮總王柏堯職能治療師)

(1) 握拳伸展運動:先握緊拳頭、拳頭朝上,再把手勾起成種子形狀,再放鬆到最大。如果連續動作,亦需將每個動作完整做完,再做下一個動作。


(2) L型伸展:用手比出「五」,用另一手協助將姆指往下拉,使手掌成L型,再放鬆,一次約3~5秒。


(3) C型伸展:用手掌比出「C」,用力撐住維持,一次約3~5秒。



■ 三、迪克文氏肌腱滑膜炎(媽媽手)

.症狀:
大拇指側及手腕無法使力或持續疼痛,導致難以操作握轉、提拿及精細動作;從前臂到姆指皆可能出現腫脹、緊繃的感覺;手腕想要扭轉(如扭乾毛巾)或姆指伸直、彎曲時,都可能會突然疼痛加劇,難以作出「讚」手勢。

可用「芬可斯坦測驗」協助判斷,將拇指包在四指內,拉動手腕向下旋轉,若是大拇指根部疼痛即可能為媽媽手。

■ 經「芬可斯坦測驗」後,如感受到大拇指根部疼痛即可能為媽媽手。  
Image/陳奕璋 © 文化發展部

.成因:
當過度使用手腕、大姆指,或是手部施力不當時,就可能會導致姆指側的兩條肌腱與滑膜發炎、腫脹,進而影響肌腱的活動,使周邊的神經受到壓迫而疼痛。

.好發族群:
長時間使用拇指與手腕者,如照顧嬰孩的婦女,因抱小孩、做家事等動作風險較高;上班族、電腦族,或是需要大量運用姆指數鈔或工作的會計、銀行員及藥師等,都是好發族群。

.舒緩保健方法:(示範者:台北榮總王柏堯職能治療師)

(1) 手部舒緩運動:將手比出「五」,用其中一隻手將另一隻手,除姆指以外的四指往身體方向拉,手腕處會覺得很緊繃;接著將指頭轉向朝下,一樣將手往身體方向拉,如果很痛不要勉強,停留約5秒再放鬆。


(2) 姆指舒緩運動:用手比出讚,將姆指往身體方向拉,常滑手機者應該會很有感,停留約5秒再放鬆。


(3) 自我按摩法:在手部生命線最根部,附近按壓找出手部最痠的點,釋放手部壓力;亦可略為向上,按壓姆指旁肌肉,揉捏約10~20下。

(4) 放鬆姆指側邊:先比「四」,再嘗試讓姆指去接近小姆指根部,也可使用另一隻手協助,伸展姆指旁肌肉。


■ 四、腱鞘囊腫

■ 網路上有許多專業資訊,都可幫助您更了解相關症狀,並找到正確的就醫管道。 

.症狀:
腱鞘囊腫又稱「肌腱瘤」,俗稱「筋瘤」,經常是在手腕背側或內側無痛的隆起物;小的隆起病灶,只有在手腕彎曲時才會發現突起,但也可能長大至直徑二、三公分,除造成痠痛、壓痛,甚至可能影響手腕關節活動;若有神經壓迫,則可能會有手腕麻、痛、無力等症狀。

.成因:
主要可能是肌腱滑膜或腱鞘的發炎所導致,常見可能是重複性的手部運動,讓肌腱在腱鞘中過度頻繁滑動。而關節周圍的退化性病變、或關節及腱鞘受傷、導致內膜過度拉扯、突出等,也都是可能原因。當因發炎分泌出的滑液,跑到囊腫中時,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大及越來越硬,雖大多囊腫都是良性,但仍會造成疼痛。

.好發族群:
每個人都可能發生腱鞘囊腫,較常見發生於15-40歲,且女性機會較高;如關節活動量大或曾經受傷者;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以及經常使用到手部肌肉的習慣者,如廚師、美容業、電腦工作者等,風險也較高。另外,40到70歲的人,也可能出現手指頭靠近指甲端的黏液囊腫,主因為指節關節炎引起。

.舒緩處理方法:
需減少手腕反覆施力及過度出力的動作;另外可以常熱敷手腕關節附近區域,減輕不適,並避免手腕外傷;避免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及學習正確使用手腕、關節、肌肉的習慣。狀況較嚴重時,除了服用消炎藥物,也可讓醫師以針頭取出囊液,或施行手術切除。

預防勝於治療,不管是哪一種手部疾患,其實都會造成生活不便。除了手部不適、遲鈍外,更可能會無法使力,帶來工作及生活上的危險,必要時請務必前去就醫。以下推薦兩部手部運動影片,讓您平常無事動動手,麻煩疾患全飛走!
(Text/張吟綺.專業諮詢/李婕)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