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都可以找到不同的應對方式,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您覺得自己是負面還是正向思考的人呢?
情境一:努力被否定今天又是繁忙的一天,每位同仁都各司其職的堅守自己的崗位上,當然您也參與其中。不過就在晚上下班前,突然看見小老師刻意回頭看了您一眼,您覺得小老師想說什麼呢?小老師又是什麼情緒呢?
■ 工作中接受到的眼神或態度,都可能會讓自己進入負面思考的迴圈當中。
Image/pixabay |
一、生活中我們都用什麼態度思考事情?
看完上述情境,您的直覺反應是什麼呢?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先往負面的方向想,覺得「剛剛小老師瞪我一眼,我是不是做錯什麼了?」如此一來,就會不斷地擴散性思考,像鬼打牆一樣地陷入迴圈。
■ 負面思考的連環影響。
Image/canva、張吟綺製圖 © DTF |
這是一連串影響的過程。事件發生時的「想法」,會影響接下來的「情緒」和「行為」。可能小老師只是單純看您一眼,或者其實是注意到您的好表現,但因為您的負向思考搞砸了一切,您所擔心的事情就真的發生了。
「思考、情緒、行為」環環相扣,如果您本身容易負向思考,可能要大聲地對自己說「STOP!」開始練習正向思考。
二、正向思考鐵三角:樂觀、自信、積極性因應
正向思考,就是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相信有解決的可能性。睜大雙眼看見問題、有勇氣地面對問題、理智地分析問題,以正面與樂觀的態度迎接挑戰、解決問題。
但如果缺乏對現實情況的正確理解,正向思考反而會變成阻礙。舉例來說,如果只是過度樂觀地認為自己一定可以達成目標,卻沒有認知到自己實際上能力還不足,更沒有努力去增強及成長,最後距離自己的目標仍會是遙遙無期,這便是誤用正向思考的結果。「思考、情緒、行為」環環相扣,如果您本身容易負向思考,可能要大聲地對自己說「STOP!」開始練習正向思考。
二、正向思考鐵三角:樂觀、自信、積極性因應
正向思考,就是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相信有解決的可能性。睜大雙眼看見問題、有勇氣地面對問題、理智地分析問題,以正面與樂觀的態度迎接挑戰、解決問題。
■ 正向思考鐵三角。
Image/canva、張吟綺製圖 © DTF |
當您開始正向思考,會發現一切似乎都開始變得不同,做事情變得特別順。因為能正向思考的人,通常面對事情較樂觀積極,遇到挫折也不至於產生強烈的絕望感、無力感,能主動掌握自己的情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透過覺察與練習,培養正向思考的能力吧!
三、正向思考大撇步
(1) 自我覺察
覺察自己是否受到負面思考及情緒干擾,避免影響擴大。如思考或情緒較負面時,會失眠或嗜睡、肌肉緊繃、易發脾氣、沒有價值感等。
(2) 釋放負面能量
(2) 釋放負面能量
遇到不盡如意的事時,找到讓自己紓解及釋放壓力的方式。會因個人喜好而有所不同,例如:運動、吃美食、旅遊等。
(3) 改變思考方向
■ 運動是一種釋放負面能量的好方法。
Image/pixabay |
(3) 改變思考方向
每天練習以不同角度或客觀地看事情,思考各種可能性。若能轉換思考方向,幫助自己產生新的思維及態度,事情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4) 將期望目標具象化
(4) 將期望目標具象化
想像自己如何一步步達到目標。可將過程、成功的感受,及之後可能的影響,全都在腦海裡設想一遍,會覺得自己充滿動力。
(5) 去除負向語言,採用正向語言
(5) 去除負向語言,採用正向語言
努力消除來自於自己的批判。應用具體、正面的表述激勵自己,如:「我相信這次考試,我會表現很好!」等。
(6) 建立自信心
(7) 讓自己充滿掌握感
(6) 建立自信心
自信態度與正面想法,可以幫助您把阻力化為助力。使用「加法戰術」,每次前進都能逐步增強信心,再結合正向語言培養自信。
■ 逐步增強自信心,可以讓人更接近正向思考。
Image/canva、張吟綺製圖 © DTF |
(7) 讓自己充滿掌握感
了解能做什麼,並紮實地執行。遇到難題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焦慮嚇到;應該直接開始處理,藉著「做」去改變想法與情緒。
(8) 活在當下
(8) 活在當下
應全心投入於當下,不要耽溺於過往或過度憂慮未來。耽溺於曾有的辛酸與失敗會阻礙前進;總為明天問題擔憂,會無法客觀評估與決斷。
正向思考是一種多元思維,不僅是一種思考方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智慧。許多事情,您若願意換個角度去思考,就能看到希望。
最後,以黑幼龍的一席話鼓勵大家,「成功的人,常從挫折中去尋找機會;失敗的人,常從機會裡去尋找挫折」,與大家共勉之。
■ 實用小技巧:從負向語言轉到正向語言
正向思考是一種多元思維,不僅是一種思考方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智慧。許多事情,您若願意換個角度去思考,就能看到希望。
最後,以黑幼龍的一席話鼓勵大家,「成功的人,常從挫折中去尋找機會;失敗的人,常從機會裡去尋找挫折」,與大家共勉之。
■ 實用小技巧:從負向語言轉到正向語言
■ 光是調整常用的說話方式,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Image/canva、張吟綺製圖 © DTF |
0 留言
看完這篇文章想分享您的想法嗎?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