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藝所」以極簡、留白、低彩度的裝潢設計,刻意減少繁瑣裝潢帶來的壓迫感,也多保留了一些呼吸的空間......
Best Shot |
「您好,要不要進來看看呢?我們裡面有咖啡、展覽,也可以逛書店哦!」當遇到有顧客在門口遲疑著時,「文心藝所」的工作人員就會走到店外,用溫暖的笑容招呼著他們。
「文心藝所」隱身在內湖的住宅區中,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錯過。為了與店外空間做區隔,「文心藝所」以極簡、留白、低彩度的裝潢設計,刻意減少繁瑣裝潢帶來的壓迫感,也多保留了一些呼吸的空間,更能襯托出展覽及書籍本身的美好。
無論是迴轉式的樓梯、具穿透性的拱廊,都讓人有種進入中世紀教堂的儀式感,不自覺地靜下心來,與自己獨處,也與空間好好互動。
■ 結合藝術與建築之美
在工作人員眼中,隸屬於「文心藝術基金會」的「文心藝所」,就像是一間大客廳,由文心藝術基金會葉曉甄董事長精心打造後,邀請著路過的人,一起來分享她所喜愛的一切。從小被媽媽帶著逛書店,文心葉董事長便與書籍結下不解之緣;在國外求學時,更被啟蒙對當代藝術的欣賞。
回國後便萌生了結合自己的興趣與事業的想法,設立一個開放且具公共性的空間,致力於降低建築及當代藝術的門檻,讓美學走入社區。「文心藝所」每季都會有不同的藝術展覽品,本季的展品是波蘭藝術家的巨型雕塑,使用雙面鏡與物件,形塑出走動時不同視角的型態。
葉董事長的用心,很快地引起關注,尤其是二樓書店的拱廊區,更是許多人喜愛的打卡景點。不僅可拍攝出如拱門般的畫框感,換一個角度觀看,也像是一個私密的小空間,讓自己被滿滿的白色,安心地包圍。為了不讓厚重的書架搶走書本的丰采,文心書店也刻意使用透明的壓克力做為書架,營造出書彷彿浮在空中的意象,十分有趣。
「我們都說,這一面是大師牆,呈現出來的都是得過建築獎的大師。」工作人員一邊指著書櫃,一邊說明著。
文心書店收藏最多的為建築相關書籍,陳列方式更是重質不重量,強調呈現出來的留白美感,就算初入門的讀者,也可以從圖片開始認識建築之美。
此外,也有生活風尚、文學、電影、戲劇、攝影及當代藝術等不同類型的書籍,等待被翻閱。
■ 放下忙碌發展可能性
「有些常客剛來訪時,只肯坐在一樓喝咖啡,幾次到訪後,慢慢地變成會主動帶著咖啡,上樓開始讀書呢!」工作人員分享著服務時得到的感動,她更曾看著媽媽帶著二歲小孩來看展,耐心地培養孩子從小對美學的重視。一些從沒設想過的客群,卻成了團隊的意外收獲與最好的鼓勵。
儘管大家因為不同的理由來到「文心藝所」,但經由與工作人員有溫度地深入互動,慢慢懂得靜默空間所傳遞的訊息,願意放下急躁與忙碌,拿起一本書閱讀,也開始感受各式各樣的「美」。
在顧客、工作團隊與基金會間的交互回饋之下,未來的「文心藝所」會更有機地發展出各種可能性。但只有一項永遠不會變-讓「因人而起」的建築、藝術及書籍,都能以更貼近日常的方式,沒有門檻地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讓更多人能欣賞並接近真正的美。(Text/張吟綺)
Eat & Drink |
Info | 文心藝所
台北市內湖區寶湖里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1樓
(02)2790-2786
粉絲專頁
10:30 AM-06:30 PM
喜歡這篇文章嗎?動動手指頭,分享出去吧!
「您好,要不要進來看看呢?我們裡面有咖啡、展覽,也可以逛書店哦!」當遇到有顧客在門口遲疑著時,「文心藝所」的工作人員就會走到店外,用溫暖的笑容招呼著他們。
■ 大面積的玻璃窗巧妙引入光線,讓以白色為基底的文心藝所看起來更為明亮。
Image/郎筑萱 © DTF
|
「文心藝所」隱身在內湖的住宅區中,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錯過。為了與店外空間做區隔,「文心藝所」以極簡、留白、低彩度的裝潢設計,刻意減少繁瑣裝潢帶來的壓迫感,也多保留了一些呼吸的空間,更能襯托出展覽及書籍本身的美好。
無論是迴轉式的樓梯、具穿透性的拱廊,都讓人有種進入中世紀教堂的儀式感,不自覺地靜下心來,與自己獨處,也與空間好好互動。
■ 黑色的迴轉式樓梯,明快俐落的造型極富藝術感。
Image/陳奕璋 © DTF
|
■ 拱門型的迴廊,營造出私密的閱讀空間。
Image/陳奕璋 © DTF
|
■ 結合藝術與建築之美
在工作人員眼中,隸屬於「文心藝術基金會」的「文心藝所」,就像是一間大客廳,由文心藝術基金會葉曉甄董事長精心打造後,邀請著路過的人,一起來分享她所喜愛的一切。從小被媽媽帶著逛書店,文心葉董事長便與書籍結下不解之緣;在國外求學時,更被啟蒙對當代藝術的欣賞。
回國後便萌生了結合自己的興趣與事業的想法,設立一個開放且具公共性的空間,致力於降低建築及當代藝術的門檻,讓美學走入社區。「文心藝所」每季都會有不同的藝術展覽品,本季的展品是波蘭藝術家的巨型雕塑,使用雙面鏡與物件,形塑出走動時不同視角的型態。
■ 2樓的書店區空間寬敞,擁有許多獨特的建築設計類藏書。
Image/郎筑萱 © DTF
|
葉董事長的用心,很快地引起關注,尤其是二樓書店的拱廊區,更是許多人喜愛的打卡景點。不僅可拍攝出如拱門般的畫框感,換一個角度觀看,也像是一個私密的小空間,讓自己被滿滿的白色,安心地包圍。為了不讓厚重的書架搶走書本的丰采,文心書店也刻意使用透明的壓克力做為書架,營造出書彷彿浮在空中的意象,十分有趣。
「我們都說,這一面是大師牆,呈現出來的都是得過建築獎的大師。」工作人員一邊指著書櫃,一邊說明著。
■ 透明的壓克力書櫃,讓書彷彿漂浮在空中,十分有趣。
Image/郎筑萱 © DTF
|
文心書店收藏最多的為建築相關書籍,陳列方式更是重質不重量,強調呈現出來的留白美感,就算初入門的讀者,也可以從圖片開始認識建築之美。
此外,也有生活風尚、文學、電影、戲劇、攝影及當代藝術等不同類型的書籍,等待被翻閱。
■ 放下忙碌發展可能性
「有些常客剛來訪時,只肯坐在一樓喝咖啡,幾次到訪後,慢慢地變成會主動帶著咖啡,上樓開始讀書呢!」工作人員分享著服務時得到的感動,她更曾看著媽媽帶著二歲小孩來看展,耐心地培養孩子從小對美學的重視。一些從沒設想過的客群,卻成了團隊的意外收獲與最好的鼓勵。
■ 書店區設置許多座位,只要一杯飲品的低消,就能坐下來靜靜閱讀。
Image/郎筑萱 © DTF
|
儘管大家因為不同的理由來到「文心藝所」,但經由與工作人員有溫度地深入互動,慢慢懂得靜默空間所傳遞的訊息,願意放下急躁與忙碌,拿起一本書閱讀,也開始感受各式各樣的「美」。
在顧客、工作團隊與基金會間的交互回饋之下,未來的「文心藝所」會更有機地發展出各種可能性。但只有一項永遠不會變-讓「因人而起」的建築、藝術及書籍,都能以更貼近日常的方式,沒有門檻地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讓更多人能欣賞並接近真正的美。(Text/張吟綺)
Eat & Drink |
■ 海鹽焦糖拿鐵,是滑順而不膩的選擇。
Image/郎筑萱 © DTF
|
■ 肚子餓的話,不妨來份輕食三明治。
Image/郎筑萱 © DTF
|
Info | 文心藝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動動手指頭,分享出去吧!
0 留言
看完這篇文章想分享您的想法嗎?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