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是「台灣女孩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關注女性獨有的健康議題──卵巢是。它與子宮一起負有孕育生命的使命,更需要我們平日多一分照護。
2025年公佈去年女性十大癌症的排行榜中,肺癌、乳癌、大腸癌為台灣女性死因的前三名,而卵巢癌則位居第7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沒有明確篩檢工具,癌細胞從卵巢、輸卵管轉移速度又快,當發現罹患卵巢癌時,75%患者已經被診斷為晚期,導致死亡率相對較高,因此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 時刻關心自己的身體,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Image/freepik
|
一般來說,卵巢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年齡、個人/家族史、排卵次數較多(如從未懷孕、初經早或停經晚等)、賀爾蒙補充療法或體重過重等因素。然而卵巢癌的危險就在於「容易被忽略」。因此,透過對自己身體變化的靈敏度,以及固定全面性的身體檢查,察覺前後變化及異常處,顯得更加重要,也是確診卵巢癌時,能確實提高存活率的關鍵。
卵巢癌病症
早期的卵巢癌病症通常不太明顯,像常見的消化不良(打嗝、胃灼熱、吃一點就覺得飽、沒胃口等)、下腹脹/痛、背痠痛、食慾不振、噁心、頻尿或排便習慣改變(便祕、腹瀉)、性行為時感到疼痛或經期異常,當有上述症狀時,一般人不太會聯想到與卵巢癌有關,也因此增加了早期確診的難度。
直到卵巢癌晚期,隨著惡性腫瘤的增大,壓迫到周圍器官,開始出現較明顯或劇烈的腹部疼痛、以及體重大幅變化,才可能讓人注意到,或許疼痛並不源自於腹部,進而發現是卵巢出了問題。

■ 卵巢癌是女性最可怕的惡性腫瘤之一。
Image/鼎泰豐勞安室
|
卵巢癌篩檢
常見的篩檢方法包含,陰道超音波、腹部超音波、CA-125血液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等,針對高風險族群,如有家族史或已知基因突變等的女性,醫生皆建議須定期篩檢,確實掌握早期變化。卵巢癌雖好發於50歲以上的婦女,但較年輕的女性亦有罹病風險,不可不慎。

■ 定期檢查有助於防範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Image/freepik
|
卵巢癌治療
如確診為卵巢癌,依照情況會安排手術清除腫瘤,而卵巢癌的第一次手術最為關鍵,若手術時能將腫瘤盡可能清除乾淨,便較有機會提高存活率。此外,隨著現今醫療進步,即便是發現時間較晚也不用灰心,我們仍可以透過手術及後續的化療或標靶治療,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時間。
保持對健康的警覺心
無論何種疾病,當身體出現警訊時,最忌諱忽視不理,如能早期介入處理,都能大幅提高治療的效果。當您發覺腹部持續腫脹、疼痛不止時,應保持警惕,前往醫院抽血或安排腹腔超音波掃描檢查,更要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揪出隱藏疾患。透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確實穩定病況、提高治療效果,成為自己健康的最佳守門員。
0 留言
看完這篇文章想分享您的想法嗎?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