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鼎保健室|破解肺癌四迷思,守護每一口呼吸


肺癌是台灣的「新國病」,到底該怎麼守護肺部健康呢?

每年8月1日是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所發起的「世界肺癌日」,癌症已連續 43 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更是其中的第一名,平均每 4 分 2 秒就有一人罹癌,因此也被稱為「新國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破解對肺癌的四大迷思吧!

■ 迷思一:只有吸菸的人才會得肺癌?

事實上,雖然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非吸菸者的 15~30 倍,但根據世衛研究指出,從未吸菸卻罹患肺癌的人數正在持續上升,已成為全球第 5 大癌症死因。

許多人以為酒精消毒就能全面防疫,但事實上,酒精對某些病毒效果有限,像諾羅病毒、腸病毒這類無包膜病毒,對酒精的抵抗力較強,光靠酒精擦手並不能完全去除病毒。因此,正確的肥皂洗手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防護!

■ 事實上,雖然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非吸菸者的 15~30 倍,但根據世衛研究指出,從未吸菸卻罹患肺癌的人數正在持續上升,已成為全球第 5 大癌症死因。 
Image/pixabay、鼎泰豐

以下皆為可能提高肺癌機率的危險因子:

一、 菸害
「吸菸」仍是提高肺癌風險的主因,佔約70~80%,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9倍。而吸入二手菸者得到肺癌機率則比一般人高出20~30%;就連有毒物質(如焦油)留存於環境中的物體表面的三手菸,也會危害他人健康。

二、 空氣污染
空污中的「懸浮微粒(PM2.5)」為第一級致癌物,如火山爆發及工業廢氣、燃燒物品等,都是來源之一。

三、 肺部病史
曾得過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肺結核等),會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

四、遺傳
肺癌病患的親屬,得肺癌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高,可能與遺傳因素或是生活於相同致癌環境有關。

五、 炒菜油煙
針對台灣非吸菸女性族群罹患肺癌研究指出,煮食時未使用抽油煙機的女性,罹肺癌風險高出8.3倍。

■ 開火前先開吸油煙機,熄火後繼續抽5~10分鐘,可降低PM2.5濃度。  
Image/pixabay

六、 長期接觸致癌物質
暴露於氡氣或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柴油引擎廢氣、化學物質(如粉塵、石棉)、放射線環境等,得到肺癌風險皆較高。

只要符合以上任一項,罹患肺癌的機率就會因此增高。

■ 迷思二:肺癌就是肺腺癌?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8~10%)」和「非小細胞肺癌」,而後者又細分為:

.肺腺癌(68%)
.鱗狀細胞肺癌(13%)
.其他類型(7%)

由於約七成國人罹患的是肺腺癌,且因腫瘤擴大較慢、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被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高死亡率的第三、四期,導致產生這樣的誤解。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女性肺癌患者中,不吸菸者超過九成為肺腺癌患者,原因至今仍在追查中。另外,台灣肺癌發病年齡平均比西方人低5~10歲,已有年輕化趨勢。

近年研究也指出,高糖、高脂及加工肉品、精製食物等飲食型態,都可能增加肺部細胞發生癌變的風險。

■ 高糖、高脂的加工精製食物,可能會增加肺癌的風險。  
Image/pixabay

■ 迷思三:得了肺癌就沒救了?

肺癌的存活率低,與診斷的期別有關。

.第一期5年存活率可達9成
.第2期為6成
.第3期下降至3成左右
.第4期僅剩1成

目前每年因罹患肺癌死亡人數逾一萬人,肺癌藥物費用亦超過100億元, 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可提供治療成功率。以防治肺癌有成的日本為例,藉由篩檢防範,0~1期確診比例已超過40%,等同近半數病人可在手術切除腫瘤後順利存活,大幅提升存活率,在現代得了肺癌並非不治之症。

■ 肺癌只有發病才知道?

如何早期篩檢出肺癌,降低死亡率呢?國健署從2022年起,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的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可在掃描肺部後,透過電腦技術重組成立體影像,找出小於1公分肺部結節,檢查過程僅2~5分鐘,且不需注射顯影劑。

114年起更下修資格,擴大篩檢對象:

1. 具肺癌家族史者-
新制:男性45歲起、女性40歲起(各下修5歲)

2. 重度吸菸者吸菸史-
新制:20包-年(原30包-年)

■ LDCT可協助篩檢出早期肺癌患者。  

透過降低篩檢年齡與吸菸史門檻,提升篩檢覆蓋率,降低重度吸菸者20%的肺癌死亡率。截至113年6月,全國已有114,445位民眾接受篩檢,確診1,401名肺癌患者,其中83.2%為早期個案,成效顯著。

此外,因55%的肺腺癌患者具有EGFR基因突變,但透過基因檢測,可找出適合的標靶藥物,成功抑制腫瘤生長,並兼顧患者療程與生活品質。

除了高風險族群定期檢查之外,如出現以下警訊也應盡早就醫:

.持續咳嗽、痰中帶有血絲或咳血
.呼吸急促出現喘鳴聲、聲音沙啞
.持續胸痛有惡化情形,或是四肢關節疼痛
.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

破解肺癌迷思,需要眾人有意識地「護肺」。歡迎分享本文及衛教影片,一起守護您與家人的每一口呼吸吧!
(Text/張吟綺.專業諮詢/李婕.資料參考/衛生福利部、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醫療網、遠見雜誌)

■ 掌握護肺4招,降低肺癌風險。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