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鼎保健室|耳部疾患易忽略 篩檢護耳保聽力


耳朵悶悶像耳鳴,聽力也突然變差,原來耳朵也可能會中風嗎?

在小鼎工作的人,常常是耳朵的重度使用者。前後廚及央廚多有鍋爐或機器啟動時的聲量,外場則需要配戴耳麥,方便團隊溝通。如何照顧好我們的耳朵聽力,並對耳部疾病的變化保有警覺心,則是每個人都應關心的課題。

■ 門市同仁長期使用耳機或身處音量較大的環境,更需注意聽力保健。  
Image/資料照片

■ 秋冬常見耳中風

「耳中風」又稱作「突發性耳聾」,秋冬季節氣溫多變化,便是耳中風的好發期,常見於30~50歲的中壯年族群。

發作時常會帶來以下症狀,如:單側或雙側聽力喪失、耳鳴、耳脹、暈眩等,嚴重時甚至會突然聽不到手機對話、或完全聽不到鬧鐘等。雖稍作休息有可能會緩解,但仍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

造成耳中風的原因,以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或病毒感染為最大宗,另外還有耳膜破裂、壓力及自體免疫疾病等。

其中,內耳血液循環不良以「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的三高族群最多,病毒感染則多與生活勞累、作息不正常、感冒等息息相關,換言之,只要人體免疫力下降,也就增加了突發性耳聾的機率。

■ 作息不正常,可能提高耳中風的風險。 
Image/Tee Niwut

耳中風屬於急症,若能在3~7天的黃金期內治療效果最佳,聽力多能完全恢復。醫師會透過耳鏡檢查外耳與耳膜結構是否完整、正常,並做聽力檢查,了解疾病影響的層面,並盡快投藥,必要時更會建議住院,注射類固醇藥物,或以高壓氧治療,增加血漿氧氣,活化受損部位組織。

若有慢性病的人,得到耳中風的風險較高,在飲食上應遵循低糖、低鹽、低油與高纖,會有助於防範耳中風。

■ 耳石脫落致暈眩

「耳石脫落」也是現代人常見的耳部症狀,又稱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是常見的暈眩原因。雖然對健康影響不大,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是不小的干擾。

往往發作時都令人來不及防範,可能會在低頭、仰頭、側躺或翻身時突然出現。以下是耳石症6種典型的症狀:

 .突然有頭暈目眩的感覺(眩暈時間通常不會超過30秒)
 .頭重腳輕
 .容易失去平衡
 .眼振(指眼球會不自主運動)
 .噁心想吐
 .冒冷汗 

雖然耳石脫落有可能被人體自行吸收,但時間或許會長達數月,這段期間內患者會不時感到暈眩、噁心等不適症狀。所以建議的治療方式是至相關診所施作耳石復位術,透過轉動頭部,將耳石導回原始位置,確實改善症狀。

■ 日常護耳七招

除了疾病因素外,用耳過度也可能會損害聽力。為了保護我們的聽力,您可以這麼做。

  (1) 控制音量環境:
  使用耳機時,務必將分貝控制在85以下,即使週遭吵雜,也應盡量控制在安全值,且避免長時間暴露噪音環境中。

■ 要保護聽力,需避免長時間處在高分貝的噪音環境下。  

(2) 不應過度清潔:
  由於外耳道有自動分泌及清潔功能,其實不應過度清潔耳道,除了用力過度可能造成發炎,若不慎受到外力部撞,恐導致掏耳器具刺穿耳膜。

(3) 調整作息飲食:
  避免熬夜,且減少攝取咖啡、茶、可樂、菸、酒等刺激性食物,可多喝些具穩定神經系統的茶飲,如菊花茶、薄荷茶,可減輕焦慮及幫助睡眠。

(4) 遵守60/60耳機定律: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耳機時,音量不要大於60%,且一天聆聽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此外,當戴上耳機後無法聽清楚一個手臂遠的人講話時,說明目前耳機的音量太大聲了!

(5) 用藥須經處方 :
  因有些藥物帶有耳毒性,會使得聽力受損!服用藥物時須與醫生討論,若要服用耳毒性藥物則須有醫生的處方。

(6) 維持良好身心 :
  有研究指出,若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聽損的比率也會增高。因此規律作息,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維持良好身心靈,也可幫助降低聽力損失的風險。

(7) 定期聽力篩檢:
  定期篩檢才能確保聽力健康,如果確定有聽力障礙,建議配戴適當的助聽器,幫助接受正確、清晰的外來訊號。

掌握用耳七招,如有異狀盡快就醫診斷,保護聽力沒煩惱!
(Text/張吟綺.專業諮詢/李婕.資料參考/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