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懂「靜能養心,走能養肺,動能養身」的道理,但當家庭、工作都忙碌的時候,您是否曾苦於無法將運動習慣適當地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呢?
e生活誌於2024/02/26~2024/03/04進行線上問卷《運動習慣大調查》,其中,73%的同仁不論空閒與否都保有運動習慣,這表明多數人已經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並且努力將其納入日常生活中。這是一個值得喝采的趨勢,因為即使是輕度的運動,也可以帶來許多健康的益處。
其中已養成運動習慣的同仁中,有29%已保有3年以上的運動習慣,其次是54%的同仁,近一年內才開始養成運動習慣。而80%有運動習慣的同仁,每次運動的平均運動時間為一小時以下。這種小鼎精神的數據,可以看見同仁們對運動的熱情和堅持,即使生活忙碌,仍努力撥空動一動!
根據調查結果,不同族群對於運動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餐飲組中,最受歡迎的運動類型是健身類型。這可能是因為健身運動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控制體重、增強體力,同時提升身體的柔韌性和耐力。在點心組中,最受歡迎的是球類運動。這顯示出一種對於團隊合作和競爭的偏愛,同時享受運動帶來的社交和樂趣。而在料理組中,最受歡迎的是田徑運動,多數同仁表示喜愛走路、慢跑,既能夠享受自然風景,又能夠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
■ 從數據中可看出同仁努力達到每周運動333的標準。
圖表/郭玟君製
|
其中已養成運動習慣的同仁中,有29%已保有3年以上的運動習慣,其次是54%的同仁,近一年內才開始養成運動習慣。而80%有運動習慣的同仁,每次運動的平均運動時間為一小時以下。這種小鼎精神的數據,可以看見同仁們對運動的熱情和堅持,即使生活忙碌,仍努力撥空動一動!
■ 同仁的運動目的,42%是保持身體健康,21%是抒壓,20%是增強肌耐力。
圖表/郭玟君製
|
■ 有28%的同仁則喜好在家中運動,30%習慣在戶外開放式場地運動。
圖表/郭玟君製
|
根據調查結果,不同族群對於運動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餐飲組中,最受歡迎的運動類型是健身類型。這可能是因為健身運動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控制體重、增強體力,同時提升身體的柔韌性和耐力。在點心組中,最受歡迎的是球類運動。這顯示出一種對於團隊合作和競爭的偏愛,同時享受運動帶來的社交和樂趣。而在料理組中,最受歡迎的是田徑運動,多數同仁表示喜愛走路、慢跑,既能夠享受自然風景,又能夠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
■ 餐飲組最喜愛的運動是健身類型,點心組偏好的是球類運動,料理組最愛的是田徑運動。
圖表/郭玟君製
|
101店餐飲組楊閔淇曾在日誌提及,聽過板橋店資深經理許秋蘭分享運動心得後,十分認同運動帶來的好處多多,自己也有所感觸,會因為以下兩件事,增強維持運動習慣的意願。一是在運動過程中不斷與身體對話,確實感受自己身體的不足與希望更強健的需求;二是如果同仁稱讚自己的體態很好時,就會獲得很大的鼓舞,想要一直維持下去,不知不覺就養成每週都要運動三至四次的習慣。
■ 楊閔淇:「運動就是最好的塑身衣。」
Image/楊閔淇提供
|
■ 勞動與運動不同 適時為心靈減壓
運動不僅僅是為了鍛鍊身體,更是為了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原本以為工作很勞累去運動會更累,但實際身體力行以後發現,運動的疲累和工作的勞累完全不同,而且運動過後上班會更有精神。」已經養成一年空中瑜珈習慣的天母店餐飲組林琬誼說道。
A13店料理組邱正璽也表示,「有運動習慣會讓整個心情變得愉快,自己即使出差海外也會利用休假期間跑步,既能探索新城市,保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狀態,同時認識海外門市的跑友,增進感情。」當專注在運動帶來身體的進步、心靈的正面能量,累積的好情緒就能幫助自己走得更久更遠。
■ 對抗惰性 找屬於自己的運動
您是否也常常運動感到力不從心,反思自己毫無意志力呢?運動最難的就是站起來開始去運動的瞬間,許多同仁也分享抓住這瞬間的契機。天母店點心組洪仲岳提道,自己原是只愛打電玩不愛運動的人,某天找到家中2.5公斤的小啞鈴,有空時就鍛鍊一下二頭肌,慢慢地喜歡上這種在現實中為身體升級的感覺,後來發現工作時,搬貨物變的相對輕鬆也知道如何出力不容易受傷、桿皮肌耐力比較不容易疲勞。最後選擇加入健身房,養成了每週進行4~6次健身的習慣。
林琬誼回憶道,以前家中也買很多運動器材,但無法在家中養成運動習慣,直到看見空中瑜珈的廣告,想讓自己的體態也變美,於是到處去上體驗課程,最後選到一間環境和師資符合理想的教室。因為每個月要繳費上課,也提醒自己不能浪費錢,後來發現自己的個性適合有老師帶動,並藉由同學互相勉勵的環境,達到持續運動的目的。
■ 運動擴展社交圈 為生活增添樂趣
球類運動最需要團隊合作和競爭的夥伴,高雄店料理組林宜德從學生時期養成打籃球的習慣,現在依然會在下班後約同仁一起去打球,既能紓解壓力又能和同仁增進感情,休假時也會呼朋引伴去高雄世運籃球場打球,認識更多籃球愛好者。
運動能得到的不只是健康,還能交到好朋友,學到怎麼豐富過生活!台中店點心組吳成霖分享,會養成爬山與騎自行車的運動習慣,是因為門市內同仁邀約。例如之前門市三組同仁會利用休假時間相約台中鹿港自行車路線,也曾和同仁挑戰用一般腳踏車上最難的武嶺。自從和同仁爬過不容易的谷關七雄而愛上登山,漸漸地認識越來越多的爬山夥伴,現在則是會與非假日登山隊一起爬山,享受登山生活。
■ 設定運動目標 獲得樂趣與成就感
運動最初微小的投入,會帶來驚人的成果;長時間累積的努力,就能看見全新的自己。當運動已經融入在生活裡,自然而然不需要靠太多的動力和毅力,反而會躍躍欲試替自己找新的運動目標。
擁有四十年跑步資歷的中央廚房廠長李紀弘分享,跑步只要有雙運動鞋,一個人隨時說走就走,非常方便。經年累月的跑步習慣讓他養成喜歡找新的跑步路線,在鄉間小道、山路、國內各地隨興路跑,甚至出國一定會規劃跑步路線,不僅達到運動效果,也能一併尋找在地美食小吃、更深入探索旅遊。細數自己的路跑資歷,從1986年台北馬開始舉辦,幾乎每年都會參加1至2場路跑,全馬半馬加起來應該超過30場以上了。自認雖然成績平平,但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撐到終點,絕不放棄退賽。「跑完後有種淋漓盡致的快感,非常暢快。」李紀弘快樂地分享道。
A4店料理組廖孟哲,提起自己的打高爾夫球經驗就非常開心。「小白球的魅力是很迷人的。球是圓的,不會每一次出桿,都有一樣的落點與滾動距離。而球落下後的球位,也考驗著球員思考下一桿要如何攻果嶺,或打到更好的落點。」他表示自己已報名明年5月中旬,世界壯年運動會的高爾夫球項目,最近因此更加勤奮練習球技。
運動是付出多少,就能看見回報多少的事情。記錄下自己揮汗運動的每一刻,就能從中找到了友誼、同舟共濟和更優秀的自己。
看完這期生活誌,無論是打球、游泳、騎自行車、或是跑步,各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相信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就,綻放出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生。
運動不僅僅是為了鍛鍊身體,更是為了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原本以為工作很勞累去運動會更累,但實際身體力行以後發現,運動的疲累和工作的勞累完全不同,而且運動過後上班會更有精神。」已經養成一年空中瑜珈習慣的天母店餐飲組林琬誼說道。
A13店料理組邱正璽也表示,「有運動習慣會讓整個心情變得愉快,自己即使出差海外也會利用休假期間跑步,既能探索新城市,保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狀態,同時認識海外門市的跑友,增進感情。」當專注在運動帶來身體的進步、心靈的正面能量,累積的好情緒就能幫助自己走得更久更遠。
■ 為每次暢汗淋漓的自己拍照記錄,時間的積累之下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Image/邱正璽提供
|
■ 對抗惰性 找屬於自己的運動
您是否也常常運動感到力不從心,反思自己毫無意志力呢?運動最難的就是站起來開始去運動的瞬間,許多同仁也分享抓住這瞬間的契機。天母店點心組洪仲岳提道,自己原是只愛打電玩不愛運動的人,某天找到家中2.5公斤的小啞鈴,有空時就鍛鍊一下二頭肌,慢慢地喜歡上這種在現實中為身體升級的感覺,後來發現工作時,搬貨物變的相對輕鬆也知道如何出力不容易受傷、桿皮肌耐力比較不容易疲勞。最後選擇加入健身房,養成了每週進行4~6次健身的習慣。
林琬誼回憶道,以前家中也買很多運動器材,但無法在家中養成運動習慣,直到看見空中瑜珈的廣告,想讓自己的體態也變美,於是到處去上體驗課程,最後選到一間環境和師資符合理想的教室。因為每個月要繳費上課,也提醒自己不能浪費錢,後來發現自己的個性適合有老師帶動,並藉由同學互相勉勵的環境,達到持續運動的目的。
■ 不知不覺上了一年的空中瑜珈,林琬誼也達到自己體態變好的目標。
Image/林琬誼提供
|
■ 運動擴展社交圈 為生活增添樂趣
球類運動最需要團隊合作和競爭的夥伴,高雄店料理組林宜德從學生時期養成打籃球的習慣,現在依然會在下班後約同仁一起去打球,既能紓解壓力又能和同仁增進感情,休假時也會呼朋引伴去高雄世運籃球場打球,認識更多籃球愛好者。
運動能得到的不只是健康,還能交到好朋友,學到怎麼豐富過生活!台中店點心組吳成霖分享,會養成爬山與騎自行車的運動習慣,是因為門市內同仁邀約。例如之前門市三組同仁會利用休假時間相約台中鹿港自行車路線,也曾和同仁挑戰用一般腳踏車上最難的武嶺。自從和同仁爬過不容易的谷關七雄而愛上登山,漸漸地認識越來越多的爬山夥伴,現在則是會與非假日登山隊一起爬山,享受登山生活。
■ 吳成霖 (中央紅衣者) 與台中店同仁們一起自行車運動。
Image/吳成霖提供
|
■ 設定運動目標 獲得樂趣與成就感
運動最初微小的投入,會帶來驚人的成果;長時間累積的努力,就能看見全新的自己。當運動已經融入在生活裡,自然而然不需要靠太多的動力和毅力,反而會躍躍欲試替自己找新的運動目標。
擁有四十年跑步資歷的中央廚房廠長李紀弘分享,跑步只要有雙運動鞋,一個人隨時說走就走,非常方便。經年累月的跑步習慣讓他養成喜歡找新的跑步路線,在鄉間小道、山路、國內各地隨興路跑,甚至出國一定會規劃跑步路線,不僅達到運動效果,也能一併尋找在地美食小吃、更深入探索旅遊。細數自己的路跑資歷,從1986年台北馬開始舉辦,幾乎每年都會參加1至2場路跑,全馬半馬加起來應該超過30場以上了。自認雖然成績平平,但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撐到終點,絕不放棄退賽。「跑完後有種淋漓盡致的快感,非常暢快。」李紀弘快樂地分享道。
■ 李紀弘今年已參加3場全馬,其中日本富士山馬拉松看到富士山及河口湖美麗風景,以及今年3月萬金石馬拉松的海岸景貌,都令他印象深刻。
Image/李紀弘提供
|
A4店料理組廖孟哲,提起自己的打高爾夫球經驗就非常開心。「小白球的魅力是很迷人的。球是圓的,不會每一次出桿,都有一樣的落點與滾動距離。而球落下後的球位,也考驗著球員思考下一桿要如何攻果嶺,或打到更好的落點。」他表示自己已報名明年5月中旬,世界壯年運動會的高爾夫球項目,最近因此更加勤奮練習球技。
■ 廖孟哲分享,高爾夫球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與調整,每一個動作、姿勢、力量與下桿角度等,其實充滿很多的學問,就跟工作與人生一樣!
Image/廖孟哲提供
|
運動是付出多少,就能看見回報多少的事情。記錄下自己揮汗運動的每一刻,就能從中找到了友誼、同舟共濟和更優秀的自己。
看完這期生活誌,無論是打球、游泳、騎自行車、或是跑步,各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相信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就,綻放出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生。
(Text/郭玟君)
0 留言
看完這篇文章想分享您的想法嗎?歡迎留言哦!